眼動課幕後探訪|眼動老師的專業來自?

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
是重症孩童與外界溝通的距離」

看見這些孩子因為身體的限制,沒辦法簡單直接表達他們的想法,期盼能有方法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,這是許多眼動老師選擇投入這項職業的初衷

目目招募的眼動老師,多來自單一專業背景,進入眼動教學領域開始延伸結合多元專業領域,除了可以更加適切地教導眼動學員,同時也能增進自身的專業能力。「眼動老師培訓有點像在職訓練,因為教保員很需要不停進修新的能力,所以這也像是一個跟本職相似的自我成長。」擁有25年在台中身心障礙福利機構,曾任教保督導的林秀如眼動老師他這樣說道。

眼動老師是在教什麼呢?教眼睛怎麼動嗎?」——這是目目成立以來最常遇到的問題。科技的發展會帶來新的刺激與觀點,而眼動科技帶給重度肢體障礙者的生活,擁有不同以往的刺激,對於重症孩童可以透過眼動課程,用身體僅存靈活的眼球控制能力,建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,以及感受生活互動的樂趣,給予更多成長的想像

眼動老師結合各領域的專業知識,像是透過物理治療知識,了解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,給予適當的擺位;職能治療針對視知覺發展能力,編排於眼動課程中;語言治療則是專精於語言理解表達;特教與教保常與專業人員合作,橫跨很多專業的內容,為個案個別化教育規劃與執行。

在沒有眼動科技協助時,各專業領域服務重度肢體障礙者,常在如何了解個案的想法有瓶頸。

台南蘇宣穎老師在職能治療領域近二十年的時間,會接觸到目目的契機是目前服務的機構,有三位重度肢體障礙的孩子,認為他們認知能力還不錯,但機構沒有合適的輔具幫助學習,通常孩子只能發出聲音,或是用一些動作,沒辦法準確的指圖卡表示他們在想什麼,所以才想說利用眼動輔具,幫助他們表達想法。

從業十多年職能治療的高雄李佳茵老師,也向我們說明職能治療最常使用圖卡或實際物品,與個案互動,會發現有些孩子眼睛視線很靈活移動,或是一直看著老師,若老師沒有接收到他的意思,孩子就會大哭,甚至有些自我刺激的行為,因為這樣理解孩子有溝通意圖,但感覺自己能力不夠,不太能理解孩子真正要表達的意思,若要與他們溝通,頂多用個案可以的動作能力做延伸,例如問個案想要什麼,就眨一下眼睛這種替代的詢問方式。

而同樣也在職能治療領域近十年的台北林毓雯老師,也提到職能治療在學的過程,就有強調輔具的重要性,只是這幾年這樣下來,輔具的個別功能差異性越來越大,使用設計越來越細膩,所以其實不會因為是職能治療師就一定會用輔具,進入眼動老師的培訓,才能有機會學習眼動輔具的使用。

 

職能治療的服務經驗,最主要是接觸智能障礙的個案,而通常眼動課程的個案是重度肢體障礙,能夠用的輔具就沒有很多,在職能治療中可以用肢體向個案示範如何操作輔具,雖然眼動輔具的部分,老師比較難直接示範,但可透過引導建立個案對於眼睛可以操控電腦的認知,像是透過1246認知學習軟體,可在軟體中置入影片,當個案眼睛有「看」影片才會開始播放,讓孩子理解凝視可播放影片的認知。因此林毓雯老師認為職能治療師與眼動老師有些類似之處,都是用個案有限的能力(眼控)來建立互動

在語言治療服務十多年的台中柯秀芬老師,以往服務腦性麻痺的孩子,因為身體的限制(肌肉控制較困難),即便會說話,構音(聲音)也很不清晰,他們腦袋裡明明有很多想講的,但也無法好好表達口語,即便努力在語言治療上訓練,效果還是有限,所以一直卡關在無法好好幫助這些孩子溝通,沒辦法再更進一步的突破。
 

當老師帶著原有的專業,跨足眼動教學領域的過程,同時也讓自己學習觀察思考更多面向,逐漸形塑出眼動老師的職人精神。

台北林毓雯老師使用眼動設備後,發現並不難操作,但在一些機構雖然有眼動輔具,使用率卻很低,因為僅分配一人負責協助操作眼動輔具,其實不應該只有一個人會,如果越多人學會時,就越多人可幫助需要的族群,甚至希望各個身障機構能普及放置眼動輔具,提供更友善的空間。

台南蘇宣穎老師:「單純用醫療人員的訓練可能會太過僵硬,眼動教學要連結幼兒教育,孩子在課堂中需要故事情境,讓他有學習意願,才能做到認知學習,要有比較綜合性的結合。」宣穎老師在眼動教學的初期,遇到的挫折是孩子沒有學習動機,以強硬的方法請他找出正確答案的時候,只會讓孩子有更多負面情緒,發現原先的方法太硬了,其實要融合幼兒教育,所以開始尋找個案的學習意願,於是花了很多時間,與個案的早療老師、家長等熟識個案的相關人士,了解個案的個性跟喜好。甚至有一段時間,因為個案跟自己不熟,所以不願意配合上課,蘇老師會常去個案的班級找他培養感情。

台中林秀如老師:「如果眼動老師可以了解個案的話,可多活用教材,提升各項能力的學習(認知/識字/構音)。此外,老師願不願意花時間跟心力就是關鍵,我覺得這是重症孩童的受教權,若能在學校體制推眼動課程更理所當然。」因為眼動課程的學員,身體狀況比較受限,學習進步需要時間才能累積,「耐心」是眼動老師必備的特質。眼動老師要能夠「看見可能」,而非「看見障礙」,因為眼動學員身體障礙太多太明顯,要看見個案的可能得穿越障礙,所以老師需要熱情去支持自己。

台東陳巍介老師:「眼動課中即便是很小的進步也要抓到,畢竟那也是給予自己的鼓勵,有前進總比在原地好。」陪伴重症孩童學習的過程其實很純粹,看似簡單的教學,對於眼動老師來說,越要有不簡單的堅持,要了解眼動課程學員每個微小的進步,都是實踐身障平權的意涵,因為秉持「每個靈魂都擁有表達權利」之信念,讓自己選擇成為眼動老師的決定,成就重症孩童擁有選擇權的開始。


►若你也想成為 #眼動老師,一起踏上不簡單的旅程:
【正職】https://reurl.cc/Op6MkA
【兼職】https://reurl.cc/dXpnx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