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指揮大師馬利納曾說:「沒有什麼比音樂更能打開兒童的心靈,並且對潛在的能力進行啟發。」而知名兒童繪本作家碧雅翠絲.波特則稱:「童話故事不僅僅是故事,更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滋養。」
那麼,有沒有一種活動能同時結合音樂與故事,像是一把鑰匙般開啟目目小學員的內心世界,通過新的體驗,激盪出前所未有的情感表現與想像力?
今年 4 月,在眾多學員爸媽引頸期盼下,目目二度攜手致力幼兒啟蒙音樂教育的「賦格:孩子們的交響樂」團隊,前進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,為 7 名小學員獻上一場既優雅又熱鬧的「眼動音樂會」。
跟著鋼琴、豎笛和小木偶去探險
音樂一下,小學員們帶著期待的表情向說書人庭歡老師動眼說:「哈囉」,而這次音樂會除了同樣有鋼琴演奏,賦格的老師特別帶來難得見到本尊的豎笛,以及豎笛的大哥──低音豎笛。
一一介紹豎笛的頭部、身體和腳等各部位後,演奏老師將豎笛兄弟檔帶到每位學員身邊,讓孩子動手觸碰、按壓,感受這神秘管樂器的觸感,同時看懂如何放入簧片,吹奏出聲音。
音樂會的重頭戲,是由庭歡老師用生動活潑的嗓音及動作,引領孩子們進入《小木偶》的驚奇故事,和小木偶成為隊友,一起對抗壞狐狸、拯救皮諾丘!
隨著鋼琴和豎笛接連合奏拉威爾的《波麗路》和蓋希文的《我抓到了節奏》、《藍色狂想曲》等多元樂曲,小木偶劇情緩緩開展,故事行進間,所有老師和孩子也透過氣球傘抓星星、划船槳、吹泡泡等遊戲,伴隨音樂擺動肢體,彷彿置身於故事場景,歷經主角失落、驚慌,又迎向勇敢和喜悅的情緒變化。
隨著鋼琴和豎笛接連合奏拉威爾的《波麗路》和蓋希文的《我抓到了節奏》、《藍色狂想曲》等多元樂曲,小木偶劇情緩緩開展,故事行進間,所有老師和孩子也透過氣球傘抓星星、划船槳、吹泡泡等遊戲,伴隨音樂擺動肢體,彷彿置身於故事場景,歷經主角失落、驚慌,又迎向勇敢和喜悅的情緒變化。
轉動七雙小眼睛,自信說出真實想法
和一般音樂會不同的是,這場活動的目的不只是聆賞音樂和故事,更重要的是,聽聽小學員們的「聲音」。
7 個孩子紛紛透過眼動輔具回答庭歡老師的提問,經由一問一答,告訴老師自己對角色的看法,以及對情節的奇思妙想。像是小木偶遇上帶著糖果餅乾前來誘騙他的狐狸時,老師要學員們猜猜,狐狸是好人嗎?
7 個孩子紛紛透過眼動輔具回答庭歡老師的提問,經由一問一答,告訴老師自己對角色的看法,以及對情節的奇思妙想。像是小木偶遇上帶著糖果餅乾前來誘騙他的狐狸時,老師要學員們猜猜,狐狸是好人嗎?
或許是出於單純善良的天性,儘管眼神有些遲疑,包含唯澄和修頊在內,好幾位小朋友都認為「狐狸是好人」;而被爸爸說興趣是吃東西的芸晞,大概是難以抵抗美食誘惑,居然率先跟老師說:「應該跟狐狸走」,沒想到,其他同學竟也齊聲應和,孩子們的可愛反應引來一旁家長們的陣陣笑聲。
一連串問答情境的設計,是為了鼓勵以往多是單方面聽講的重症孩子主動表達。不論是說出喜好、心情或是關於情節的猜想,只要認真選出圖卡回答,都是值得肯定的表現,即便需要旁人多一些等待,或者答案不正確,在這專屬於他們的場域裡,任何的反應都能被接納包容,無須擔心自己「來不及」或「不一樣」。
在樂聲中重新認識孩子
共同參與音樂會的眼動老師們,多數也是第一次和自己的學員來到家以外的活動場所,和其他同學齊聚一堂感受音樂和童話故事的魔力,更因此發掘孩子不同的一面。
芷寧小學員的眼動老師蘇宣穎就說:「我看到孩子臉上,隨著音樂有了不同表情。」平時在家上課身體容易緊繃、較無面部表情的芷寧,在聽到音樂聲時,肢體變得格外放鬆,一雙濃眉大眼也隨樂曲音調升高而睜大,還因為多了好多同學相伴而展露笑容,讓宣穎老師見識到音樂的強大療癒力。
芷寧小學員的眼動老師蘇宣穎就說:「我看到孩子臉上,隨著音樂有了不同表情。」平時在家上課身體容易緊繃、較無面部表情的芷寧,在聽到音樂聲時,肢體變得格外放鬆,一雙濃眉大眼也隨樂曲音調升高而睜大,還因為多了好多同學相伴而展露笑容,讓宣穎老師見識到音樂的強大療癒力。
陪伴品宏小學員的廖家利老師則觀察到,音樂會中,只要聽見鋼琴的聲音,品宏便轉頭看向演奏老師,「他非常投入在音樂裡、非常喜歡鋼琴。我覺得,就是要這樣陪他去接觸,我們才知道孩子真正喜歡什麼。」家利老師語氣肯定地說。
而當故事情節有了轉折,品宏也因為聽得投入,而顯露難過或開心的表情變化,使得家利老師在明白他對樂器的喜好之外,更認識到品宏是個情緒豐富的孩子。
而當故事情節有了轉折,品宏也因為聽得投入,而顯露難過或開心的表情變化,使得家利老師在明白他對樂器的喜好之外,更認識到品宏是個情緒豐富的孩子。
因眼動相知相遇,共創「六顆星」的美好記憶
首次移師高雄的眼動音樂會,7 位小學員和手足在庭歡老師帶領下,一起在童話世界裡拯救了皮諾丘,還為彼此留下有動感、有機智、有歡笑的難忘記憶。結束前,孩子們不忘熱情地點選「給老師六顆星」的圖卡,用雙眼向老師送出愛心。
對所有參加的學員、家長、老師來說,這次的相聚,也是學習打破思想框架、和彼此共處的難得機會。
修頊小學員的媽媽說,因為過去沒那麼多同學作伴,修頊這天多了很多感官刺激,不停觀察周遭同學在做什麼、回答什麼;而他專注回答老師的神情,也令媽媽感覺到他對音樂和故事是喜歡的。
對所有參加的學員、家長、老師來說,這次的相聚,也是學習打破思想框架、和彼此共處的難得機會。
修頊小學員的媽媽說,因為過去沒那麼多同學作伴,修頊這天多了很多感官刺激,不停觀察周遭同學在做什麼、回答什麼;而他專注回答老師的神情,也令媽媽感覺到他對音樂和故事是喜歡的。
芸晞小學員的媽媽則感動分享:「因為特殊孩子能參加的活動已經很少,這次透過音樂去學習、接觸人群,讓芸晞有不同的樂趣,也讓我們看見學習眼動的收穫。」
初次說故事給目目小學員聽的庭歡老師,在看見所有小學員努力搶答時,充分接收到孩子想表達的熱情,他在結束後提到:「雖然活動前因為很多設想而有些緊張,但很高興學員們喜歡我說的故事,我能感受到他們有聽懂我的故事,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說故事給大家聽。」
越是不一樣的新路,需要越多人結伴同行
藝術可以舒緩壓力和釋放情感,更是兒童學習表達自我的一種途徑。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睽違一年才再次舉辦的眼動音樂會,是不少目目學員家長滿心期待的活動。
但是,放眼國內大大小小的藝術類課程,重症孩童能完全融入、參與互動的是少之又少;因此,創立邁入第五年、教學規模漸趨穩定的目目期望為孩子填補藝文活動的不足,極力尋求將眼動課程結合音樂、故事、繪畫等跨領域合作的機會。
或許,眼動教育在大眾看來是不夠熟悉的議題,但我們仍希望善用有限的經費擴大資源,在為這群孩子建立自主溝通能力的同時,也暢通他們接近藝術文化的管道。
►► 邀請你與目目同行,為孩子解鎖學習體驗,共創文化平權的共融社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