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人生的縫隙》
致,所有幫助過我的人,讓我能像雲一樣在天際翱翔
觀影心得撰寫人:呂文渝潤稿人:香功堂主
報導者推出的紀錄短片《人生的縫隙》,像是一本日記本,記載著年輕男孩嘉源與血癌對抗的過程,以及他對未來的想望。
目目邀請文渝觀賞短片,分享她的觀後想法。文渝在嘉源的身上,看見與自己相似的處境,都會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。不同的是,文渝很感激家人的支持,讓她減輕了經濟上的壓力。
「撇除掉我生病的時候,或是成長過程受到一些欺負和霸凌,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算滿順利的吧?」就像《人生的縫隙》的嘉源,文渝看待生活的眼光並不悲情,而是充滿正能量。
「我從出生七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做復健,一週兩次,直到現在都沒有停止過。有人問我為什麼能那麼堅持?我想其實就跟嘉源一樣,我們都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健康,所以我們都不想要放棄,會不停地跟自己說:再試一下就好、再試一次就好!」
《人生的縫隙》片中有一個可愛的段落,紀錄著嘉源和好朋友們一起玩桌遊的時光。他們彼此間自然又幽默的互動,讓文渝回想起她的大學朋友。
「他們把我當作正常人看待,不會覺得我不好,或是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。他們不會問我要不要幫忙,而是在旁邊觀察我的動作,給予我協助。」不僅如此,包括老師、教授、主任等,也都沒有給予文渝差別待遇。
「大學時期是我人生中最快樂,最有自信的時候。」
紀錄片中另一個讓文渝印象深刻的段落,是嘉源說他想成為天上的雲,若是能變成雲,該有多麼的自在。文渝回想起自己生病後,一路上受到許多人的幫助,包括她的家人、老師與朋友們。對她來說,這些人就像是她的雲,「靠著這些人的力量,才讓我在有困難的時候,也能像雲一樣飛翔。」
不管是嘉源或是文渝,病痛讓他們的生活受到更多的阻礙和考驗,但他們並未因此氣餒。「我最近在思考『更好』的定義是什麼?如果我沒有生病、沒有不舒服,如果我沒有功課寫不出來的話,我不會遇到我現在所擁有的?我的『更好』是希望自己可以比上一次、上一秒的我還要好。」
在接觸到目目的眼控輔具,文渝得以發展新的技能。「當我接觸到目目之後,才發現原來我是喜歡拍照的人,我喜歡用影片紀錄生活。沒有接觸到眼動科技之前,我不知道自己會愛上拍影片,因為我不覺得自己可以做到那些事。」
樂觀又正向的文渝不忘繼續向每個可能遭逢挫折的人喊話,她說:「我不知道我的文字裡能不能帶給你們些什麼,但希望你們都可以用屬於自己的方式,或許是跟自己對話,找到一個可以鼓勵自己、安慰自己的方式,好好的活在當下。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