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還小,但我能改變世界》--【光是你的凝視,就穿透了心中那一道光】
 

《我還小,但我能改變世界》
聚沙成塔,每個孩子都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

觀影心得撰寫人:林正欣
潤稿人:香功堂主

「只要每個人都做一點,就能解決世界的大麻煩。」

改變從何做起?只有擁有權力的成人才具有改變的力量嗎?紀錄片《我還小,但我能改變世界》,聚焦在秘魯、幾內亞、印度、法國等不同國家的孩子,看他們如何透過自身的力量去幫助他人,實質性地改善生活環境。

片中的孩子們,年齡都不足 15 歲,年紀雖小卻有敏銳的觀察力,注意到許多積習已久的社會問題,他們以積極行動代替消極悲觀,過程遭遇無數挫折,依然堅持朝著夢想前進,展現出無比的勇氣和毅力。

《我還小,但我能改變世界》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,來自祕魯的荷西,創立「學童銀行」,以回收物代替現金儲蓄,並讓參與回收的孩子可以購買上學所需的物品或食物,也讓家境貧困的孩童得以繼續上學。

法國男孩阿杜,有一顆溫柔的同理心,常常拜訪社區街友,不只提供食物,也會聆聽街友們的故事,給予適時的安慰和鼓勵。熱愛繪畫的阿杜,不定期舉辦畫展義賣,再用義賣所得購買物資幫助街友。他說自己最大的心願,是能成立一家庇護所,讓更多無家可歸的人們,能有一處安身的避風港。

艾莎杜來自幾內亞,發現許多未成年女孩被迫結婚,失去自由,甚至可能遭受家暴虐待,艾莎杜成立反童婚組織,說服政府單位給予協助,除了宣導童婚是違法的行為外,也與警方聯手阻止童婚的發生。

伊娜的父母親都沒有受過教育,這讓伊娜更珍惜能夠讀書的機會。年紀輕輕的伊娜是「兒童之聲」的報社記者,主要是報導兒童被迫工作的困境,同時呼籲改善童工惡劣的工作環境,爭取孩童接受教育的權利。

「兒童不但是未來,也是現在。」

每一個孩子的故事都令人動容,他們不因年齡受到歧視或惡劣的生活環境而感到氣餒,而是透過實際的行動告訴身邊的人——尚未被世俗框架定型的孩子,更能成為一股純粹、強大的力量。
 
「疾病會隨著時間而逐漸的惡化,也因為疾病關係讓人越來越沒自信,曾經我也想參與社會運動,想試著用自己的力量影響世界,但疾病令我感到卻步。看到紀錄片裡的孩子們,無所畏懼地去實踐自己的想法後,讓我相信身體障礙的我還是有辦法去影響這世界,只要勇敢的把想法表達出來,就可能會感動到身邊的人,而這些人都會成為你的力量。」—正欣

目目邀請重度身障者——正欣一同觀賞《我還小,但我能改變世界》,正欣說這部影片為他帶來力量與勇氣。

原來電影不只能帶來娛樂,也能啟發人心。就像正欣為影片下的結語:「任何人的想法都很重要,任何人的想法都可以撼動世界,包括身障孩童也是,只要我們能夠幫助身障孩童更順利地表達自我,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和自信心,他們便能勇敢地將內心想法表達出來,一起去影響世界,讓世界變得更好。」

目目青年學員  林正欣  : 面對裘馨肌肉萎縮症,正欣透過目目眼動工作坊,學習用眼睛操作設計軟體,編排雜誌、LINE貼圖與Logo設計,他盡情發揮創意,不隨著身體退化而困住自由的靈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