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光是你的凝視,就穿透了心中那一道光】線上影展
《呼叫愛美子》
呼叫,呼叫,有人能聽見我的聲音嗎?
觀影心得撰寫人:許榕容
潤稿人:香功堂主
愛美子是個特別的孩子,她看不懂人與人之間細微的情緒變化,只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去閱讀世界。旁人看愛美子,以為愛可以包容一切,可以克服彼此間的差異,但愛,或說,忍耐有沒有一條界線,跨過了,是否就再也回不來?
森井勇佑執導,改編自今村夏子小說集的《呼叫愛美子》,是一部以愛美子為視角出發的電影,帶領觀影者看見愛美子眼中的世界,以及旁人與她有所落差的回應。
《呼叫愛美子》開場即勾勒出愛美子與眾不同的性格,使得她在家裡跟校園都是被忽視的存在,愛美子以赤子之心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件,卻常常迎來冷漠且無聲的回應。
在母親因難產失去孩子後,表面平和的小家庭逐漸瓦解,愛美子出於「善意」為逝去的嬰孩立碑,成了壓垮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。這行為在愛美子的世界象徵著「善」(或是單純覺得人死後就該擁有一個墓塚),想藉此幫助母親走出失去孩子的痛苦,無意間加重了母親的產後憂鬱。當所有人都對愛美子的行為感到無可奈何,而刻意疏遠她時,愛美子卻仍在尋找「家裡怎麼了?」的答案。
這段情節像是一面鏡子,映照著我的過去。在我的成長經歷中,由於外表看不出有特殊的需求,常被人誤會使用「特權」,而遭到各種的歧視與霸凌。年幼時經常感到困惑「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對我?」隨著年紀增長,也就逐漸「習慣」這件事。或許在世人眼中「習慣」是懦弱的代名詞,但對我而言,「習慣」是一種讓自己與這個不夠友善的社會和平共處的模式。
因此,我能理解愛美子在旁人眼中的「怪異」行為,她渴望得到家人的關心、同儕的接納,卻迎來指責與歧視。但什麼是正常呢?沒有標準答案。
我們都活在世俗的框架之下,該說什麼、該有什麼反應,都有一套規則,然而,愛美子的世界並沒有這些框架,她選澤遵循內心的直覺,做出認為對的行為,這樣的她是失禮與白目?或者,我們看待人的眼光,老早先有一套定見?
看著愛美子的孤獨背影,提醒著我們一件事: 若能放下社會制定的框架,人生或許能更自在。即便必須承擔孤獨,這樣的選擇也許能成為另一種自由?
《呼叫愛美子》片中,愛美子有一個玩具對講機,那是父母親送給她的生日禮物,愛美子經常跟對講機說話,希望有人能回應她,但是對講機的另一端總是安靜,這是劇中人物處境的隱喻,人們選擇噤聲,是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愛美子的「誠實」。
電影尾聲,愛美子再次跟著對講機說話,至於她能不能得到回應,請大家去《呼叫愛美子》尋找答案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