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光是你的凝視,就穿透了心中那一道光】線上影展
《百夜縫生》
面對死亡,而思考生命
觀影心得撰寫人:陳克力
潤稿人:香功堂主
黃聖均與薛若儀共同執導的紀錄短片《百夜縫生》,將鏡頭放在社會大眾較少接觸到的遺體修復師職業,以不帶獵奇或暴力的鏡頭語言,安靜地記錄下修復師與往生者的「互動」。
生與死在片中以一種微妙的狀態同時存在。修復大體帶給往生者尊嚴,讓遭受到傷害的身軀再次恢復過往的模樣;而從家屬的反應,明白大體修復也像是一份撫慰,期許(相信)親愛的家人可以完整地前往另一個世界。
《百夜縫生》也側寫修復師鄭文萍的日常,職業特殊,生活方式卻平凡一如你我:為了生活而精進技藝、為著逝者(共感的同理心)而落淚。生活中,人們常會區分自己與他人的差異,但在這部影片中,透過往生者、家屬與修復師,我們看見的是彼此間的相似性。
有著多重與重度障礙教學經驗的眼動老師克力,在《百夜縫生》的修復師和大體之間的關係,看見並反思著生命的議題。他從影片反問自己:若學生的生命是有限的,或是不可預期的離開,告別式上,人們回憶起的或許不會是那段認知、動作的變化,反而是那些一起與他共度的片刻回憶,那些充滿情緒的過程,是對於這段生命或深或淺的痕跡。
為此,克力老師寫下一段溫柔的話語獻給學生,以及正在讀著這篇文章的你——
親愛的你:
那麼學習對於你仍然重要嗎?在我們教與學的過程中,對於你來說─
生氣:可能代表拒絕,讓我又更了解你不喜歡什麼,而且代表你仍有拒絕的勇氣。
難過:可能代表你身體不太舒服,我沒辦法為你承擔,但這個時間我能陪在你身邊,你的信任讓悲傷有了出口;有時代表無法表達的鬱悶,讓我知道我們還需要努力練習表達,讓你的需要能被聽見。
害怕:可能代表挫折經驗的回憶,我必須時常地提醒「你做得到」,才能讓你變回那充滿自信的自己。
開心:可能是你很喜歡課程的活動、相處的人,或是學習新事物的本身就充滿樂趣。
學生與老師,教與學,有時我教你學、你教我學,有時我教我學、你教你學。教、學過程中的各種情緒變成了我們的回憶而有了意義。當然還有更多的情緒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生,而這些情緒即是因我與你互動而產生,這樣的互動是教學的意義,也是生命意義的其中一項答案。
若人的一生是一本故事書,身為老師的我便是在其中的幾個篇章中,與不同的人共創出新的情節。而在《百夜縫生》裡,遺體修復師文萍,則是將這書封凝滯在最美的時刻。我想這都出自於我們對於生命的重視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