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分的蛻變,讓我看到不一樣的風景│目目特派員 許榕容

拾起遺忘的夢想

還記得2022~2023年,第一次參加「第一屆目目眼動工作坊」時,當時的狀態是迷茫的不停摸索自己能做什麼,彷彿站在十字路口,不知道要哪個方向走?

因為戚風,讓曾經害怕狗狗的我,在這一刻收起了恐懼。
因為戚風,讓曾經害怕狗狗的我,在這一刻收起了恐懼。

在工作坊裡,學到許多文書處理的方式,也開始接觸文案的撰寫,這讓我想起在學生時期,總喜歡透過寫文章來療癒自己。跟著老師一步步學習,讓我逐漸意識到:

原來透過文字,不僅可以整理思緒、傳達故事,還能讓人看見更多。❞

這段經驗給了我很大的啟發,讓我拾起許多年前那個不成熟卻很真切的想法──「我想為身障者發聲」。想了那麼多年,到了該實踐的時候,於是在同一年,我和朋友們一起建立了粉絲專頁與Podcast,並擔任企劃,從題材發想、腳本規劃到內容呈現,開始將在工作坊所學,應用在團隊裡,同時讓我更確信自己想走的方向。

懷疑自己,也要勇敢嘗試

緩解緊張的魔法---大笑三聲,告訴自己:「我不緊張!」(雖然一點幫助也沒有)。
緩解緊張的魔法--大笑三聲,告訴自己:「我不緊張!」(雖然一點幫助也沒有)。

經過兩年的淬鍊,再次接到目目的任務,但這次的身分有了不同的轉變──我不再是學員,而是以「特派員」的角色現身。

身為特派員,以「旁觀者」的角度去現場參與活動、和參與者進行訪談,並將收集到的感受轉化為文字與聲音,傳遞給更多人。坦白說,一開始我並不確定自己能否可以勝任,甚至帶著不少自我懷疑,但最後,我仍鼓起勇氣,接下了這份挑戰。

初次挑戰,解鎖人生成就

第一次連續訪問五位學生,這應該是我遇到最困難的事吧!
第一次連續訪問五位學生,這應該是我遇到最困難的事吧!

第一次以特派員的身分,參與眼動同樂會的心境是「既興奮又緊張」,興奮的是,我終於能近距離見到小學員了;緊張的是,這是我第一次做為主要訪問者。

當天的氛圍很特別,並不像一場校外參訪,更像是一個班級的同樂會,小學員奕婷的大方不膽怯、來目目參訪的北一女中學生熱情回應,成為這場同樂會最重要的養分。 

訪談中,我問到學生們體驗眼動的感受,毫不意外,跟我第一次接觸眼動的感受一模一樣。特別是談到與小學員奕婷的互動,每個人都對奕婷的表現感到驚訝,紛紛說他「大方又可愛」,有位學生的回應讓我印象深刻,深深觸動了我:

剛剛的互動不是一種上對下的感覺....更像是奕婷在陪著我們玩。❞ 

 
小學員最期待的:狗老師搜身,讓害怕狗狗的我大開眼界,同時看見小學員們的勇氣
小學員最期待的:狗老師搜身,讓害怕狗狗的我大開眼界,同時看見小學員們的勇氣。

在小學員眼裡,看見曾經的自己

如果說「眼動同樂會」是讓外界認識到眼動輔具及肢體障礙者,那麼「眼動團課」就是小學員們之間的同樂會?

這次的團課,依然是「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」心流幸福研究室的執行長Angle跟技術長皓羽,帶著狗老師戚風一起上課。 眼動團課則是帶給我另外一種震撼,即使小學員選擇的圖卡,是眼動老師設計的簡單詞彙,也擋不住他們跟彼此溝通的心。

課程中,小學員也「主動」回答問題跟戚風互動,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學員凱捷,他有一點點口語能力,而且非常有自己的想法,清楚的知道自己「想要」或「不要」,其實不只是在凱捷身上看見這個特質,在其他小學員的行為表達中,隱約看到他們正在學習用自己的方式,把需求講出來。

我在他們這個年紀時口語的清晰度不足、走路也搖搖晃晃的,連在學校遭到霸凌都不敢說,更不要說「知道」自己想要什麼,這件事是直到大學,才開始慢慢學習如何表達。

當天的意外之喜,沒想到有機會訪問2022年工作坊的施尚汶老師
當天的意外之喜,沒想到有機會訪問,2022年第一屆眼動工作坊的施尚汶老師。

緊張,一步步推著我走到這裡 

緊張是一股動力……所以你才會在這裡。❞

這是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技術長皓羽老師,在訪談尾聲對我說的一句話。

從當初在眼動工作坊學習文書與如何溝通的自己,在訪問尚汶老師的過程中,從她欣慰的眼神中看到現在的自己,才發現我已經隱隱約約的突破,曾經那個「不勇敢」的自己。

回顧這一路,我從被陪伴的人,慢慢成為能陪伴別人的角色,在Podcast麥克風與鏡頭前「好好說話」,每一次的「緊張」,都成為我前進的力量。

 

撰文者介紹|目目青年學員  許榕容 

目目特派員│許榕容

受腦性麻痺影響,榕容雖然可以盡情說話,手部功能卻受限,接觸目目眼動工作坊後,眼動輔具大幅提升打字速度,透過眼睛操作文書軟體寫文案,榕容長出更茁壯的文字力與採訪力,和朋友們自主經營Podcast團隊麻花捲心訴,用溫柔聲音讓更多人聽見,身障平權的各種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