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需要的是陪伴和理解

初次拜訪昱良,就看到他停在門口使用已久的摩托車,感覺得出來,他不願自己的行動力被肢體束縛,兩年前從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系畢業的他,出生即罹患腦性麻痺,天性樂觀向上的他卻從不妄自菲薄,反之加倍努力,在校期間一直名列前茅。 

 


昱良最初的志願其實是社工、法律和政治相關科系,希望能改善現今社會容易將身心障礙者“病人化”的刻板印象,昱良認為身障人士完全能和一般人一樣正常就學就業,他們需要的是陪伴和理解,而非單單的醫療輔助。最後遺憾地以分毫之差錄取了公共衛生學系,昱良仍堅持利用空閒時間研讀法學、心理以及宗教等知識,期望以自己的力量,為身障者爭取更多權益。

 


腦性麻痺導致四肢扭曲行動不便,昱良的父母嘗試過許多方法為他復健,曾遠至日本接受氣功治療,平時也嚴格要求他進行日常生活的自理訓練,過程的艱辛不在話下,昱良坦言小時候會在心中暗暗埋怨父母,為什麼總是逼他做如此痛苦又乏味的事情?直到初上大學,入住單人宿舍,發現自己憑藉過去反覆練習的積累,已經能夠獨立生活、打理一切起居,才終於懂得他們的一片苦心。 





回想大學時光,昱良稱得上是既會玩又會念書的學生,細數電腦中一張張飽含回憶的照片如家珍,他還能喊得出畫面中每個人的名字,許多珍貴的瞬間彷彿歷歷在目。大二時參加過系上舉辦的營隊活動,兩天一夜的台中行,參觀手工烘培坊和同學們協力製作糕餅,是他印象最深刻的體驗。此外,積極關注時事的他,也到場聲援過不少社會活動。 




大學畢業之後,昱良積極投遞履歷,可由於自己的身體狀況,求職過程屢遇挫折,參與面試曾被當面勸退,深感社會對身障者就業的不友善,於是昱良報名了培訓機構的課程,學習設計軟體,欲累積更多專業技能,接觸眼動科技之後,也大大提升了使用電腦的效率和精準度。





昱良表示未來想從事室內設計的相關工作,以自己的切身體驗,改善台灣當前許多不便的建築和公共設施,利於身心障礙者之外,現已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,老年族群對無障礙空間的需求日漸增加,也是他的考量對象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