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台有超過 30 萬個重度身障者長期被社會忽視,無法享有自主發聲的權利也無資源協助,目目團隊的 10 個人除了盡一己之力,更希望能號召廣大的企業一起響應,為這群被遺忘的重度身障者募集課程、師資及科技研發經費,讓企業社會責任落實在真正須要幫助的重症患者。
「重度身障孩童」受到腦傷或罕見疾病的影響,無法透過口語及肢體表達,於是,大家常認為他們有智能障礙,覺得他們沒有溝通的需求,其實,他們也渴望被這個世界理解。
吳姍儒 Sandy 特別擔任一日眼動老師,了解重症孩童透過眼動科技也能表達自我,散發他們的獨特光芒,並且向大家分享:「原來科技其實也可以很有溫度,短短的相處過程中,就能了解每個孩子的個性。」Sandy的新書「我的存在本來就值得青睞」也提到與特殊學生相處的故事,強調「錯誤的對待往往是比霸凌更嚴重的問題」。
「重度身障孩童」因為疾病的影響,無法透過口語及肢體表達,於是,「眼動科技」成了他們生活裡的得力助手,透過眼睛,重症孩子開始和世界對話,然而,在花蓮和臺東,輔具資源和學習機會對重症孩童來說,卻不這麼充足,「科技輔具」更是遙不可及、觸不可及的資源,也因此,認知發展的黃金期常常被耽誤。目目非營利發起「偏鄉重症孩童教育認養」,透過科技和教育,讓花東的重症孩童被世界看見。
失能者因為後天的意外(車禍)或疾病影響(肌肉萎縮、小腦萎縮、帕金森氏症、腦瘤⋯⋯),身體失去流暢的行動,和自主表達能力,長期臥病在床的他們只剩下眨眼示意、微微抬手方式與他人溝通,意識被困在軀殼裡,在有限的表達方式中,身體上的病痛難以清楚表達,甚至常被誤判為失智,內心的感受也難以傳遞到對方心中。
夢多為了響應重症孩童教學計畫,親自來到目目非營利擔任一日限定的眼動老師。學生時期主修「蹺課」的夢多首次擔任老師,在一打二的「眼動教室」裡,是否能征服重症孩子們?還是被重症孩子征服?精彩內容鎖定這一集的「夢多眼動教室」!